Monthly Archives: June 2005

長不大現象 歸巢族、尼特族趨增

 長不大現象 歸巢族、尼特族趨增此一世代美日兩國小孩 大學畢業或20多歲 仍回家讓父母養 該獨立未獨立 2005.01.18 【中央社綜合報導】在傳統中,西方國家的小孩高中畢業後,不管升學與否,都該離家養活自己;東方國家雖不見得有此慣例,但一般二十歲以後,孩子即該獨立自主。但是這個世代的美國與日本社會,均出現大學畢業或已二十多歲仍回家讓父母養的「不長進」現象。美國稱此為「歸巢族」(Boomerang Kids),日本則是「尼特族」(NEET)。 按照美國人口普查局與美國社會學協會定義,三十歲之前完成學業、離家居住、結婚、生小孩、經濟獨立者才算長大。根據去年九月的調查發現,二○○○年美國達到此一定義的男女分別為三成一及四成六,遠低於一九七○年的六成五與七成七。「歸巢族」愈來愈多。 這不是美國獨有現象,許多國家均有類似情形。日本近年來也出現「什麼都不想做、不知道做什麼、也什麼都不做」的「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此一被日本厚生勞動省定義為無業、完成學業、未婚、不做家事也不參加進修的十五到三十四歲族群,據統計在二○○三年約有五十二萬人,是一九九七年的六倍之多。加上統計學上的「黑數」,實際上可能突破百萬人。 現代年輕人普遍具有較高學歷、較通曉人情世故的特色,但卻不代表比較成熟。他們的父母也不一定了解子女為何始終長不大。四十八歲的德州婦女艾比說:「我們那個時候都想趕快畢業、搬到外頭、找工作、結婚,但這些孩子都不急著做那些大人應該做的事。」 這種「長不大」現象的原因不一而足。以美國為例,七○年代,大學畢業便足以開創事業、養家活口,但如今不到研究所畢業不足以成家立業,學費負擔加重,難以早日獨立。此外,過往只要學歷符合即可爭取的職位縮減,求職難度增高,也降低年輕人踏出社會的誘因。 日本「尼特族」的產生,除了具有與美國「歸巢族」類似的經濟社會因素外,尚有兩個較特殊的原因。據調查,四成以上的「尼特族」對於處理人際關係沒有信心,寧願家裡蹲。第二是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也不了解何種職業適合自己。簡言之,心理障礙是「尼特族」踏出社會最大的難關,而值得研究的是,「尼特族」並不憂心自己不工作,與失業者大異其趣。 自一九九二年開始研究「歸巢族」現象的心理發展學學者阿奈特說:「他們未受到要求,所以沒有那麼成熟。這是整個社會與文化環境使然。」阿奈特指出,他的調查顯示,只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人能在二十五歲左右明訂人生方向。 研究年輕人趨勢的市調公司「二十而立」董事長莫里森說:「這一代的小孩成長於快速發展的文化裡,迫使他們花更長時間做好出社會的準備。現在他們有了獨立性,絕對會做好萬全準備,才決定下一步怎麼做。」

Posted in 電腦和網際網路 | Leave a comment

新興族群-尼特族(NEET)

尼特族(NEET)是指Not in Employment,Education or Training的一群人,這個新興名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是指結束義務教育後,既不升學也不工作,也不參加職業培訓的年輕人;日本政府去年9月公布的「勞動經濟白皮書」,則將它定義為學校畢業之後既不做家事也不上學,也沒有工作意願的15~34歲未婚族群。 尼特族的出現可能顯示個人取向價值觀的興起,造成社會脫離問題越來越嚴重,「從尼特族個人角度來說,自己做的決定是好、是壞?看不出來,但從政府角度來看,可能比較負面,因為代表民眾公共參與、社會參與降低了。」 新興族群族群名稱     定義 ======================================================月光族      錢到月底就花光的族群 吞世代      吸取資訊就像用吞的八年級生 飛特族      15~34歲從事非全日、臨時性工作的族群 尼特族      15~34歲不上學、不工作、不接受職訓的族群 歸巢族      大學畢業或已成年,卻回家讓父母養的族群 草莓族、水蜜桃族 看起來光鮮亮麗,但抗壓性差的七年級生 寄居族      經濟與生活由父母照顧的族群

Posted in 網路文章,出處不詳。 | Leave a comment

同情矇蔽事實, 災民成了浩劫源頭。

       同情矇蔽事實          災民成了浩劫源頭。          ☞ 林照真/調查採訪           作者: Larieux (Revien dans ma vie。) 看板: Mezzanine標題: 同情矇蔽事實 災民成了浩劫源頭。時間: Wed Jul 14 10:42:32 2004 同情矇蔽事實 災民成了浩劫源頭 林照真/調查採訪 土石流災難創造了一群特殊的災民,在災難現場,他們遭土石流淹沒家園的慘痛遭遇,深獲社會同情,但連續不斷的災難卻又塑造出災民另一種獨特的性格。若干災民在災難後所採取的弱勢策略,不斷在台灣社會產生溫情效應,一般民眾從不追究災民在山上不當開發之責,只一味由同情出發,要求政府繼續在山上投下大筆整治經費。 到南投陳有蘭溪一遊,目睹超限利用的嚴重情況,許多人會對山上的無政府狀態感到氣憤。山上幾乎無處不見違規使用的慘狀:濫砍、濫建、超限利用,在山地間屢見不鮮。棘手的是,這些平時違規者,在災難發生後,難免觸及損失與傷亡等悲劇,便立刻換上災民的面紗,不但不負任何自我檢討之責,所有的過錯都讓災難一次帶走。 台灣山坡地開發利用一直走在政府政策之前,早期山區生活條件很差,只有窮人才往山上跑,政府租地造林的獎金極低,民眾靠造林補助的錢根本無法過活。後來政府的政策放鬆,為了應付龐大的人口壓力,提供了農業上山的就業機會,山上農民不須繳稅,入山的人只增不減。其中有些民眾在土石流源頭進行經濟活動與各種開發,造成土石流規模的擴大與頻率的增高;也有些則在土石流必經之地耕作、居住,終於因此成為受害者。 山上人口激增後,又因為管理不善,執法鬆散,造成濫墾濫伐。台大森林系教授鄭欽龍自己都做過執法者,特別能夠體會箇中困難。他舉例說,廿多年他大學畢業時,當時實驗林造林地要大家種小樹苗,樹苗間要間隔三公尺,山上的民眾就在間隔處找一塊比較平的地方,把土挖一挖就可以種農作,然後再運到很遠的地方賣。眼見情況從未改善,林班地主任帶著工作人員去取締時,很多小孩子都跑了出來。這家人本來就窮,就靠這麼一點點的地養活全家。 在二、三十年或更早之前,很多人從員林、彰化到了南投,一部分人在日據時代跟著入山採樟腦、伐木,形成山上很多墾地,不但小小的林班管理員無法處理,縣市政府也沒有辦法,取締有很大的社會壓力。 和土石流災區有過接觸的學官人士,對於災民的性格都有一些共通的看法。台大土木系教授林美聆說,他們去調查時感覺,大部分人都是站自己利益的立場發言。一般人都會訴苦,認為政府應該幫助他們做一些事。 中興大學水保系教授段錦浩則提到,山上居民中有的確實是值得同情的災民,但有的實在不是。他說,水里鄉有建築商經常幫災民蓋房子,一些農地可以依九二一條例變更為建地。建築商自己都提到若干「災民」嫌房子小、院子小的過程,與想像中的災民相差甚遠。 再以南投下豐丘為例,每一個到現場的官員,大多認為這裡不能再住人,學者也多半這樣向官員建議,但提建議的學者也知道,政府根本無力移動這些人。 有些地方本來就不該住人,如果人不進去,何必在乎土石流?但現在是不該住人的地方卻處處可見民眾。一些人住在裡面,橋被沖斷了,路基被淘空了,有的災民會溫和地要求政府重建,有的就大聲抗議政府不做事。社會輿論的感覺則永遠是,山上居民好可憐,救助沒完沒了,卻從來不去追究在山上不當開發的責任。 而且,只要災難一發生,救濟金馬上進來,災民家中堆滿救濟物資,反而失去反省檢討的機會。社會救助立刻幫助恢復原狀,居民的要求就更多。 土石流是個跨領域的應用科學,當地民眾的知識不能說完全無用,但是,災民經常為了獲得最大利益,反專業的傾向非常明顯。段錦浩說,他記得很清楚,隆華國小才四十四個學生,在賀伯後得到政府和民間社會許多捐款共三千四百萬元,學校蓋得很漂亮,地震後卻不見了。再一次重蓋又更漂亮,但那個地方土石流的問題永遠存在,大家都建議他們遷校,但居民就是不肯。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也指出,隆華國小是個很特殊的個案,它的原地形中一點堆積材料都沒有,也沒有水流,只有一個小小的坑溝,任何土石流的跡象都沒有。當初老百姓要搬去時,學者都反對,因為知識的專業告訴他們這裡地形破碎,容易產生土石流。但居民都認為,他們在這個地方住了七、八十年了,會有什麼問題?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網路文章,出處不詳。 | Leave a comment

被網路「帶壞」的女人 - 網路情緣

作者:不祥       路使人能觸及的虛擬世界無遠弗屆, 所產生的間接效應也超乎想像。 她原來是個聯結車廠的老闆娘, 三十九歲時學會上網,四十歲生日那天, 向結了二十年婚的丈夫要求離婚, 丈夫覺得她在開玩笑,她便從南部離家出走, 投靠在網上認識的姊妹們,成功的找到工作, 從基層上班族當起。 丈夫非常震驚,因為在二十年的婚姻中, 女人一直以孩子為重、以夫為先,任勞任怨, 而且有十足的「傳統婦女美德」, 連他的外遇都可以容忍下來, 這一次根本沒有發生什麼大事, 為什麼她非走不可呢?他實在無法接受。 其實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 只是那個引爆點在哪裡, 只有爆發的人本身最清楚。 女人告訴我:「在四十歲生日這一天,我忽然領悟到, 人生已過了一大半,我剩下的時間不是很多了, 我想到我還要和他共度餘生,不寒而慄, 日子這樣過下去雖然衣食無虞, 但我一定死不瞑目。」 她本來對丈夫提起,她想一個人去旅行, 丈夫直覺反應:「那家裡的事誰來做?」 使她出走的決心更堅強, 因為她被物化成勞動力的來源。 和洗碗機、吸塵器沒兩樣。 她生活的世界無夢無詩無色彩, 只有繁瑣的責任, 以及替不會做生意的丈夫收拾爛攤子, 本來她對這種行尸走肉的生活已缺乏自覺, 但網路上的虛擬世界、豐富的人際關係與網友 們寄來的哲理小文章, 使她發現自己生活的枯燥乏味, 根本沒有人關心她的感覺。 她決定在「有生之年」見見世面。 丈夫覺得老婆被網路帶壞了。 他恨死網路,始終沒有了解,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網路文章,出處不詳。 | Leave a comment

人的一生…………

     My Book       人的一生…………          ☞轉載網路文章            人的一生…………. 上帝創造了驢子並告訴牠︰ 你將從早到晚不停的工作,背負重物。 你只能吃草,你將不會擁有智慧。 你有50年的壽命,你是一隻驢子! 驢子回答說︰我是隻驢子, 但活50年太久了,讓我活20年就好了! 於是上帝給了牠20年的壽命   上帝創造了狗並告訴牠: 你必須替人類看家,你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你只能吃人類給你的任何東西。 而你可以有25年的壽命,你是一隻狗! 狗回答說:活25年太久了, 讓我活10年就好了! 於是上帝給了牠10年的壽命。 上帝創造了猴子並告訴牠: 你必須在樹上跳來跳去, 做一些蠢事讓人開心。 你有20年的壽命,你是隻猴子! 猴子回答說:上帝,活20年太久了, 讓我活10年就好了! 上帝也同意了。 最後,上帝創造了人類並告訴他: 你是人類,地球上唯一的理性生物, 你將運用智慧去控制其他的動物並主宰世界。 而你可以有20年的壽命。 人類說:上帝,我是人類, 但20年的壽命實在不夠,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轉貼網路文章 | Leave a comment

閱讀《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心得分享

    《Good Luck》        當幸運來敲門        文 / 台中 呂巧芬             ☞《閱讀心得分享》           閱讀《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心得分享一切準備就緒,幸運悄然上門來 等待機會不如把握機會;把握機會不如創造機會。成功者與失敗者究竟思考模式有何差異呢?為什麼有些人總是看起來比較幸運? 兩位西班牙知名經濟學家亞歷士與費南多針對所謂『幸運者』(個人或企業中成功人士)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幸運與態度有很深的關係;歸納分析,幸運兒有六項共通的特質:相信自己、堅持、從錯誤中學習、合作、責任感、接受變化的彈性。 亞歷士說:「幸運總是被定義成某種人無法控制的事情,但經訪談發現,對於自己、對於別人、對於生命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能否發掘幸運。」上述兩位經濟學家以寓言書《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的形式來啟發人們,本人擷取部份重點來分享。話說遙遠國度,有位巫師,向境內所有武士宣佈,七天內國境內將會長出神奇的幸運草,世上絕無僅有的四葉幸運草,能夠為找到它的人帶來一種魔力,讓找到它的人在戰爭、工作、愛情、財富各方面,無往不利。但神奇的幸運草長在叢林裡,需要翻山越嶺,況且不確定它會在叢林裡那個角落冒出來,要靠你自己去尋找…,由於叢林的面積與整個王國簡直不相上下,放眼望去盡是茂盛濃密的樹林,寬闊的大片土地怎麼去找那一小株四葉的幸運草呢?面對這樣艱難的挑戰,多數的武士紛紛放棄,僅僅剩下兩位武士,一位黑武士與另一位白武士有意願接受考驗,黑武士自信地說:「我知道向誰打聽,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巫師說的神奇幸運草,它非我莫屬!」白武士則說「我想,巫師不是信口開河的人,我願意,前往叢林尋找那神奇的幸運草。」 黑武士與白武士都分別向叢林裡的三位仙人(土地神、湖泊仙女、石頭娘娘)探詢神奇的幸運草在那裡?但獲知的結果令兩位武士很震撼,三位仙人都表示叢林裡,從來沒長出過幸運草,別說是四葉,連普通的三葉幸運草都沒見過…,黑武士知道後滿腹牢騷,既失望又沮喪,他覺得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找到任何幸運草,他始終無法接受自己的錯誤與失敗,總認為別人應該負起責任,他甚至覺得自己是巫師刻意欺騙下的犧牲品。 白武士面對一樣的答案,卻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他認為已知的是叢林裡從來沒長出過幸運草,但未知的是如何讓它生長出來?於是他向土地神請益,得知幸運草生長首要條件,需鬆軟、潮濕的土壤,又獲悉國度內有個牛家莊,那裡的土壤既新鮮又肥沃。白武士終於明白,必須改變叢林裡又乾又硬,從來沒有翻動過的土。因此他在叢林裡選中一塊土地,披荊斬棘,除去雜草,不停翻動千古以來從未被翻動過的舊土,並鋪上來自牛家莊的一層新土壤。 白武士接著協助湖泊仙女解決難題(湖泊周圍沒有支線,只進不出,每個晚上湖泊都要靠睡蓮來蒸發水份,否則就會釀成水患),白武士利用他的寶劍掛在白馬後面當犛用,他騎著馬一路奔向他那一小塊地。一趟路途下來,寶劍沿途也犛出一條水溝,湖水終能汨汨流出,不僅解決湖水水位太高的問題,也同時將湖水引入那塊肥沃的新土。白武士心想根據巫師的敘述,神奇的幸運草生長的時間(七天內)推算,再過一天四片葉的幸運草嫩芽就要長出來了!最後關頭有沒有漏掉的細節? 白武士小心仔細地請教石頭娘娘,得知四片葉的幸運草,其萌芽的力道比較薄弱,所以它需要的是完全找不到石子的土地,否則它發芽的過程就會遭受阻礙。於是白武士趕緊回到那塊土地上,發現先前竟然未注意這塊土地上有許多石子,最後一個夜晚,他徹夜撿盡所有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石頭… 故事結尾黑武士一事無成,白武士則奔回城堡親自向巫師道謝,沒想到巫師說:「我什麼忙也沒幫上…,你自始至終都不相信可以僥倖找到幸運草,寧可親手創造適合的環境,讓幸運草自己找上你,你才是決定獲得幸運的關鍵角色。」 引用兩位經濟學者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的;『那些幸運者都有個特質,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出『好』的事情,相信自己總是能夠有機會碰到『好』的人、『好』的團隊,而在他?人生的經歷中,也常常出現「一件好事引來另一件好事」的歷程。』 悅賞《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這本寓言書,如沐春風,適逢課餘,本人總被業務線上同仁要約,舉凡陪他(她)們聊聊、傾聽他(她)們遇到的難題、提供一些看法給他(她)們、或講個實例、推薦一本好書,不一而足;其中又以閱讀一本好書對他(她)們的影響深遠,回響也最多…,真希望大家一起來看這本有啟發性的書。摘錄《Good Luck當幸運來敲門》書籍的結語,幸運守則,總計10則,與大夥共勉之。 <幸運守則第1條>運氣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它並不屬於你。幸運由個人所創造,因此能歷久而不衰。————————-<幸運守則第2條>眾人皆期盼能擁有幸運,但下定決心努力追求的人卻寥寥可數。————————-<幸運守則第3條>如果你時運不濟,或許是因為環境一成不變的緣故。若想要幸運臨門,最有效的辦法便是創造新環境。————————-<幸運守則第4條>準備適合幸運降臨的環境,不能只顧一己的私利。創造環境,與他人共享共贏,才能帶來幸運。————————-<幸運守則第5條>若將「準備工作」留到明天,則幸運永遠不會到來。創造環境所跨出的第一步~就在今天!————————-<幸運守則第6條>有時看似天時地利,但幸運卻遲遲不來。唯有從小細節著手,看似無關緊要之處,才是真正關鍵因素!————————-<幸運守則第7條>對於只相信運氣的人而言,創造環境簡直是無稽之談。對於致力創造環境者來說,運氣好壞,他們毫不在乎。————————-<幸運守則第8條>沒有人能夠販賣運氣。因為幸運乃非賣品。切勿輕信那些買賣運氣的人。————————-<幸運守則第9條>當所有的條件與環境皆已俱備,耐性等待,絕不輕言放棄。靜等幸運來敲門,並且務必堅守這個信念。————————-<幸運守則第10條>創造幸運即是將適當的環境準備妥當。機會並非運氣好壞的關鍵,因為機會始終存在!————————-<結論>創造幸運,唯一的要訣在於─創造環境!————————-<幸運的新義>既然創造幸運就是創造環境,那麼,幸運是否降臨完全取決於你。從今天起,你也可以創造屬於你自己的好運!而且,千萬要記得,幸運草的寓言故事,絕對不是偶然間才讓你聽到的。     

Posted in 網路文章,出處不詳。 | Leave a comment

龍捲風網路收音機:收聽全世界的網路電台

        隨著寬頻網路的普及,網路速越來越快,網上聽廣播已不成問題。使用龍捲風網路收音机,只用滑鼠輕輕一點,就能讓您聽遍全世界的聲音。   龍捲風網路收音机(CRadio)是一款可以收聽全球各地網路電台的軟體,也可以用於收看線上網路電視節目,還可以充當播放軟體來播放多媒體檔案(如MP3,RM,WMA等多格式文件)。它具有操作簡單、並且內建自動線上更新功能,讓你可以最快的速度獲取最新資訊。    內建有共有上千個電台,包括500多個中文電台(包括國語、粵語)和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新加坡、加拿大、韓國等其他國家的一些國際著名電台。為廣大廣播愛好者、外語學習者及音樂愛好者提供很大的方便。   最新版本收集多個的网絡電視,可在線收看電視節目。 功能介紹 1、播放網路電台電視,支持Windows Media文件、RealMedia文件。2、播放MP3、MPEG、WAV、MIDI、RM、ASF、WMA等多種音頻及視頻格式。3、使用電台樹編輯器就像使用資源管理器一樣簡單,輕輕松松管理電台數据。4、線上更新程序和數據。5、可隨意更換、設計版面。6、內置錄音機,無限時錄製成WAV文件,或直接錄製成MP3文件,節省存儲空間。7、支持拖放播放,可以拖入多個文件、多個文件夾或盤符到主窗口或播放列表中進行播放,也可以拖入網址進行播放。8、支持快捷鍵及熱鍵操作,讓用戶操作更方便。9、支持多國語言、本地化。10、還有其他功能:斷線自動重連、定時錄音,定時播放、定時關機、代理服務器、語音報時、網路時鐘校對等等。   馬上下載龍捲風網路收音機   檔案大小 2.32 M 注意事項         您的電腦需要安裝有Windows Media Player和Real Player,如果沒有安裝,請您下載Media Player9.0、Real Player 10.0後安裝。   使用 Win2k Server 和XP操作系統的朋友們,若找不著pngu3260.dll文件,這裡提供下載。這個文件是Real Player G2版裡的,您也可安裝Real Player G2 6.0.6.99 完整版本(8432KB) 版本。  

Posted in 電腦和網際網路 | 3 Comments

女伶與蛇髮女妖。

     My Book       chapter 0          ? 女伶與蛇髮女妖。           Annie Lennox   第一次被她驚嚇的時候,是她戴著法拉頭假髮,身著維多利亞時代的華麗服飾,在音樂錄影帶中與另一名女子爭風吃醋的場面。在錄影帶中,她一邊對嘴唱歌,一邊演出誇張表情,然後不計形象在地面上爬行,咄咄逼人地向她的舊日情人索回已經消逝的戀情。   她是Annie Lennox,這隻Music Video是她在自Eurythmics單飛之後的第一張專輯「Diva」當中收錄的「Walking on broken glass」。    這張由她自己一手創作、製作的單飛處女專輯的封面是一個盛裝的女伶。從繁複的羽毛,以及誇張的舞台裝,她女伶的身份絲毫沒有令人懷疑的餘地。然而,這張專輯當中收錄的歌曲除了具備相當戲劇效果的歌曲,一如前所提及的「Walking on broken glass」、「Little Bird」之外。有更多的部分是女伶卸了妝、下了舞台之後的心底話,比如開場曲「Why」即為其一。   很有趣的是,「Why」的MV當中,Annie Lennox從一開始一個人坐在化妝鏡的素顏,逐步隨著歌曲的行進,在鏡頭前戴上假睫毛,畫上眼影,打上腮紅,穿戴全套的舞台妝,到最後的最高潮,她盛裝在鏡頭前展現漫妙的舞姿,在舞台上不停的華麗旋,然而,這時的歌詞卻是深入內心而悲傷異常。那反差之動人,至今仍讓人難忘。   之後,由當年尚是清純少男少女的Keanu Reeves與Winona Ryder所主演的「Bram Stoker’s Dracula」當中收錄了Annie Lennox所主唱的主題曲「Love song for a vampire」,前奏的鼓聲與沉重的心跳相當,她以妖魅的歌聲演譯這首既淒美又悲傷的情歌,不僅完美搭配電影主題,即使單聽都一樣動人。當年,在台灣的唱 片公司曾經一度少量引進這張單曲,但由於崇拜者眾,這張單曲在極短時間售罄之後,即成為樂迷口中「夢幻逸品」級的收藏。   「Diva」這張專輯曾經讓她入圍葛萊美獎,但真正讓她拿下這項殊榮的,卻是在三年後發行的「Medusa」專輯。   1995年這張專輯發行時曾引起兩派爭議,其一認為,向以創作見長的她開始發行翻唱專輯,無疑是宣示她早已江郎才盡。另一派則認為這張以翻唱老歌為主軸的專輯無疑自這些經典曲目的原形發展出完全相異卻又恰如其分的樣貌。先不論這張專輯當年的銷售成績,僅憑「Medusa」讓她在當年橫跨大西洋兩岸的葛萊美獎以及全英音樂獎中都拿下年度最佳女歌手的殊榮,就可以斷定這張專輯的精采程度。(順帶一提的是,當年的葛萊美獎以及全英音樂獎的最佳男歌手也是同一位仁兄,他是Seal,讓他得獎的是電影「Batman Forever」的主題曲「Kiss from a ros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雷克斯之聲 | Leave a comment

很多個一年。

     My Book       chapter 0          ☞ 很多個一年。           Dear xxx   哇哇哇~~好快喔。好快喔。  一年了耶。是什麼一年了呢?  認識你一年了啦。   沒想到這麼快就過了365天,你一定要繼續待在廣播界喔。因為有一天我也要跟你的其他聽眾一樣可以說:我聽你的節目有四年了呢。   為什麼送你一隻熊呢?  因為你說過喜歡熊吧。不過,最主要的原因是…超級可愛的~   你有那種魔力讓我守著廣播收聽你的節目,聽著你帶著微笑的聲音感受到你的好心情,同樣的我的心情也跟著愉快了起來。   希望你一直是無憂無慮的,繼續把歡樂帶給大家。   謝謝你這一年來的一切,真的很高興有機會認識你囉。   (九十度鞠躬)                   XXX           ○    是感動嗎?這感覺。  不是很能說清楚那種眼底有霧,心中微微湧動的情緒。   接到這封從美國寄來的信無疑是意外的。由於收到的日期並不是任何的紀念日,所以同事還笑說,會不會是瘋狂聽眾的郵包炸彈?拆開來才發現,原來是隻可愛的小熊瓷器。   將近一年前,我重新回到週一到週五的中午時段,主持帶狀節目,第一天走馬上任的時候,我選了一首"Eternal Flame" 作為開場曲,說這是我第一首學會歌詞的英文歌,也是我的主題曲。   她不是第一次聽到這首歌,但卻是第一次知道這首歌曲的主唱者及歌名。因為聽到了這首開場歌,她決定留下來把節目聽完,而那時對於在太平洋彼岸,時差將近十二個小時的她,已經是深深的夜裡。   然後,之後的半年多,除了離開華盛頓出遊及極少次AOL搞飛機之外,幾乎每天她都會準時上網在留言板上與我互動,除了她之外,還有一群來自澳洲、日本、新加坡等地的聽眾,就這樣每天每天的透過網路收聽我的節目,與我在網路上互動,最後成立了一個網站。   當時偶爾會有聽眾在網路上說,啊,從我國中的時候我就在聽你的節目,到現在我已經上了大學,已經過了幾年幾年之類的。她一直很在意,遲遲到當年才首度認識我的聲音,收聽我的節目。   後來,離開週間時段的最後一天,收到她們為我集結成一本的信。這些親筆寫上去的信分別來自台灣、日本、澳洲、美國,細心的她把這些信做成一本小書,再從美國寄回電台給我,裡面滿滿都是離情依依,翻不到幾頁,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然後她們成立了蘋果會,架了一個叫做蘋果秘密會社的網站,設立常設的聊天室,而她是會長。   於是一路下來,縱使我們無法如同以往每天在網路上見面,我們仍透過這個網站,這個聊天室分享彼此的生活中的趣事,分享最近聽到什麼非聽不可的好歌。   然後便是這封令我又驚又喜的包裹了。   從開始工作至今,已經將近六年了。那是我大半的大學及研究所生涯。這段期間足夠讓人從國中唸到大學,從大學初入學到社會新鮮人,從新婚到兩個兒子的媽。亦或從婚姻中走出,然後又進入另一個家庭。(相信我,這些都是我收到的信件分享的故事。)   六年了,很多事情已早不復當時的初衷。然而,有些事情縱使時空遙久仍不會改變,有些感動是永遠都沒有辦法忘記。   我走進了與我陌不相識的人們的生命,參與他們的生涯,扮演我無法得知的角色,從而被寫進了他們的編年史。而素昧平生的他們也如此走進我的,以眼淚與感動成就我記憶中一場又一場無法抹滅的場景,在每一首播送的歌曲背後交織淚水及微笑的故事。   而我終於明瞭,感動是這個樣子的。  感動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   而我想說的是,我會繼續努力的,在往後的一年,兩年,三年…乃至於遙不可知的未來,我都會繼續一直努力下去的。   這是我們的約定。(心)       

Posted in 雷克斯之聲 | Leave a comment

不愛唱歌的啟示,四。

     My Book       chapter 4-5          ☞ 不愛唱歌的啟示,四。            「拿到金曲獎,有沒有什麼想法?」   建年很明顯的倒抽了一口氣。即使過了這麼久,對建年來說,這仍然是個令人緊張的話題。   「能得到金曲獎的肯定,我當然是高興,我知道有些人是因為知道了我得了這個獎所以才對我產生興趣,才開始聽我的唱片的。」建年的緊張完全展現在字裡行間,「可是,因為得了金曲獎,一下子大家都把我當成歌星,走在路上,還有人問『你是不是那個得金曲獎的歌星啊?』,我聽了就覺得很奇怪,我怎麼會是歌星 呢?我還寧可說他們叫我警察歌手,或是就直接叫歌手就好了。我喜歡唱歌,但是我覺得我不是什麼歌星,至少我不喜歡在五光十色的舞台上,跟聽眾距離很遠的唱歌。」   是的,正因為聆聽建年的歌時那種獨有的、誠懇的、沒有距離的質感,感動才能如此跨越語言、如此迅速傳遞。   之前曾聽過擔任當屆金曲獎評審的知名樂評人翁嘉銘先生談過當年評審的過程,他說當時在評審到了最後的階段時,建年與另外一位候選人旗鼓相當,幾次投票都沒有辦法做出最後的決定,因為他的一席話才讓這場已經延續了近八個小時的爭辯順利產生結論。   「金曲獎應該以用音樂的本質來看,而不是比這個歌手有多少人認識。有哪些音樂是你回家還會願意再拿出來聽,而且每次聽都讓你很想一直再聽的音樂,他的回味度才夠。」他說。    「音樂的感動來自從最原始的觸動。像是建年或其他以創作導向為主的音樂人,他們的作品是從他們自己的生命、生活,從他們自己的經驗或他所擅長的音樂開始。他純粹是從音樂,從他自己對音樂的感觸出發,連結音樂原始的觸動。」  行銷學百折不撓的箴言告訴我們,人只對人感到興趣。同理可證,正因為歌曲中的情緒如此真切,如此貼近生活,所以感動才會那麼直接,那麼貼近心跳。   「聽到陳建年的東西,我會覺得這樣的音樂跟自然,跟生活,跟他的祖先,跟他的生命有很大的關連,就很特別能引起我的感動。」這是翁嘉銘先生在那次受訪的結語,而我不能同意再多。   音樂所以動人,正是因為觸動了聽者,牽動聽者的情緒,進而讓歌曲與聽者的生命產生關連。這是製作人林暐哲數度在各大小研討會、報章訪問所強調的「共感」。      而建年音樂中「共感」的來源,便來自其純粹的生命情調。    「我在建年的聲音裡面聽到了很豐富的生命。」同樣擔任過金曲獎評審的音樂節目主持人Elsa如是說。   「他的音樂的產生過程絕對不是被設計過的,而是他自己自發出來的,而且不是被設計跟引導出來的。他只是做他會做的音樂,然後講他想講的話,講他有感覺的事。」滾石唱片資深音樂監製陳勇志如此描述他所聽見的建年。     「簡言之,他的音樂就是他自己。」   是的,音樂市場中有太多憑空杜撰的快慢情歌充斥,差一點就忘記了音樂最初不平則鳴的肇始。較之汲汲於市場中找尋未曾被填滿的缺口,建年大方地把自己的生命唱成歌。或者說,建年把他的生命活成一首動人的歌,旋律昂揚。   Material from this site  

Posted in 雷克斯之聲 | 3 Comments